“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物质基础。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手段,为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农业发展银行包头市分行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应用,发放全区首笔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贷款0.89亿元,达茂旗荒漠草原“草光互补”项目将光伏发电与草原生态修复有机结合,为达茂旗广袤的草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草光互补”,即“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是一种集生态修复、光伏发电和现代化牧场建设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达茂旗“草光互补”项目是国家林草局批准的荒漠草原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位于包头市达茂旗巴音敖包苏木,占地9354亩,光伏板下种植优质牧草,既能有效实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又能为当地农牧民提供就业机会,项目运营、牧草管护和牲畜饲养等环节的循环往复,推动形成了生态治理与草畜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循环农业体系,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此外,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监测光伏电站内外生态环境变化,估算固碳量与固沙量,特别是“草光互补”模式相对于传统退化草原修复方法所带来的碳汇增量和防风沙侵蚀价值增益,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治土地荒漠化具有重要意义,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碳减排效应达31.64万吨,符合《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试用稿)中“ 生物多样性友好型能源——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光伏发电——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支持路径,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业发展银行包头市分行通过精准评估项目前景,创新绿色信贷服务,率先投放首笔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贷款,在该项目的带动下,一条集生态修复、绿电生产、牧草种植、生态养殖和农牧民增收于一体的闭环产业链正在快速形成,通过多元化产业机制和企牧合作模式,在保障牧民收益的同时促进多业态协同发展,为荒漠草原系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智慧和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