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朋友圈看到鹅厂一朋友转发了一条内容,企鹅 FM 即将停止运营,9 月全面下线。

这是一款类似于「喜马拉雅」的音频 FM 产品,上线至今已经有 8 年时间了,也是一款十足的老产品。

官方通告里没有说下线的具体原因,只用了标准说法「业务调整」来一笔带过。


(相关资料图)

不过,企鹅 FM 迎来终局也并不是无迹可寻。

首先,腾讯内部做同样业务的产品不止企鹅 FM 一款,还有微信听书和懒人听书,前者由微信读书演化而来,后者是腾讯收购而来。

从产品定位来看,企鹅 FM 与微信听书和懒人听书都有重叠的地方,而后二者则相对独立。

这么一来,企鹅 FM 的地位就比较尴尬。

其次,面对外部竞品没有任何优势,不管是内容丰富度还是用户规模,相比头部产品都有不小差距。

当然,商业化不力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因此,一款垂暮产品再赶上降本增效,难免走入终局。

但是,我觉得腾讯并不会就此放弃长音频产品的赛道,甚至还会加码。

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就是微信在首屏下拉页面顶部新增了音乐和音频入口,而且还是常驻模式。

据说,入口内部的产品体验还是龙哥亲自打磨。

这里面的音频内容推荐逻辑采用的是社交推荐,也就是基于好友行为的关联算法。

内容来源有公众号音频、视频号音频、以及 QQ 音乐,未来也不排除其他内容渠道。

在我看来,微信新增这个入口也是在固定一个用户场景,就是那些对长音频有需求的人。

长音频满足的是用户无法进行视觉聚焦情况下获取信息和内容的需求,比如上班路上、开车、做饭等。

如果说图文内容和视频内容是眼睛需求,那长音频就是耳朵需求。

那么,这个需求规模有多大呢?

喜马拉雅公布的 2021 年月活用户数是 2.68 亿,而用户天花板明显比这个数更高。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2020 年那会开始很多大厂都重金砸这个赛道了。

即便如此,喜马拉雅还是占据了绝对的头部,不管是用户规模、活跃情况、还是内容丰富度,都远超其它竞品。

有如此大的需求规模,自然潜在着巨大的商业空间。但是,就连喜马拉雅自己也是连年亏损,这个赛道的商业化并不好做。

头部产品都如此,更别提其他玩家了,即便是依附于大厂爸爸,也是夹缝中求生存。

如果简单理解企鹅 FM 的下线,无非是定位重叠、业务 ROI 低、降本增效,说白了还是不赚钱。

与其四面开花,还不如押注在有希望的地方。

微信听书自成一派,懒人听书也有自己的忠实用户群,二者在内容上也有定位差异化。

至于微信上线的这个新入口,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一个更广口的内容分发渠道。

微信不会自己去做内容,它还是会做好一个平台工具,这个工具面向 13 亿月活用户能提高长音频场景的用户需求命中率。

说到这,肯定会有读者提到播客。

在我看来,播客是一种不同于音频 FM 和听书的内容形态,它更像是一种音频版的公众号。

内容包括了个人分享、访谈以及音频节目,在内容丰富度和自由度上更高。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听播客,声音构建起来的场景感会让内容交付效率更高,也更有温度。

如果是一个主打个人 IP 的作者去做播客,那听众通过声音也更能拉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但当下的播客有一个不足,那就是商业化不好做。

我有一些在做播客的朋友,虽然内容数据反馈不错,但商业化效率还是不高。

从他们的商业化方式来看,转私域、做软广、搞品宣为主,但广告主对这种模式的效率并不是很有信心。

相比之下,图文类的公众号和视频类的短视频在商业化这一点上还是做得更好。

我自己目前还没有尝试做播客,但我在星球里做过一档早间语音分享栏目,不过最近暂时停更了,后期调整后会重新上线。

此外,也想过把我写的文章转化为音频发布,但试了一些转化工具后效果都不是很好。

微信公众号目前在小范围内测一个文字转音频功能,转换完毕后会在作者栏尾部出现一个新 icon 代表支持音频。

我只看了下内测群里的一个截图,目前还没有被灰度到,如果内测邀请下来了我再第一时间分享产品使用体验。

最后,给你们看下企鹅 FM 的下线通告。一款老产品的告别,总是无声的。

推荐阅读:《上线一天 3000 万用户,为什么大家都在玩 Threads?》

·················唐韧出品·················

点击上方卡片进入发消息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关注唐韧,用产品思维洞察现象背后的逻辑

安可时刻

有读者说经常能看见我写的文章上 36 氪的热榜第一,的确,我有很多文章都上过。

不过,这种刺激给我带来的正反馈已经很弱了,不要脸的说,已经习以为常。

但是,我倒是想搞一场直播,专门聊聊我的写作日常,仅面向星球成员,感兴趣的可以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