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从2018年的68件118人,到2021年的513件1006人,杨浦法院办理的涉数字经济犯罪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明显态势,显示出数字经济特别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给司法机关守护公平正义社会环境提出的挑战。梳理自2018年至今的相关案件,杨浦法院和杨浦检察院昨天联合发布的《2018-2022年涉数字经济犯罪案件司法白皮书》及10大典型案例显示,5年来1157件已审结案件的涉案总金额高达214亿元,新型犯罪手段复杂、犯罪涉及面大、追赃挽损压力大,司法机关要加强数字赋能,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以综合预防为切入点,形成涉数字经济犯罪治理新格局。

杨浦法院供图

在昨天举行的涉数字经济犯罪案件司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抖音、哔哩哔哩、美团、拼多多、达达、得物、优刻得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法务总监等专业人士纷纷到场,高度关注白皮书及典型案例给企业风险防范带来的启示。近几年来,杨浦法院办理了许多新型案件,如全市首例“虚拟货币”型网络传销、“5G+区块链”新型网络传销,还有不少都与“6·18”电商大促、在电商平台或小程序里“薅羊毛”等有关,体现出与市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联。同时,不少案件案值庞大,案值逾百万元的案件占到全部案件总额的82.48%,案值逾千万元的案件达到48件,总数达到171亿元,十分惊人。

数字经济发展俨然已形成司法创新的“倒逼机制”,面对涉数字经济犯罪新动向带来的司法挑战,特别是针对涉数字经济犯罪区别于传统犯罪手段,呈现出平台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征,杨浦检察院和法院强化全链条打击、推动精准化预防,以数字赋能审查起诉与审判工作,构建涉数字经济犯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立司法机关与企业的对话平台,助力互联网企业提升法律和技术防护能力,并制发司法建议,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通过不断加大涉数字经济犯罪“打、防、管、控”力度,杨浦司法机关正着力探索涉数字经济犯罪司法治理“杨浦路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