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山东省兰陵县苍山街道南码头村,在绿水青山的掩映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南码头村原本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库区移民村,发展缓慢。近两年,南码头村转变观念,村党支部借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东风,以村内闲置宅基地综合利用为切入点,创办了南码头村新居客空闲宅基土地发展合作社,引导群众以空闲宅基地、闲置民房、闲散土地入股,采取商业民宿、自建民宿、闲院经济三种模式发展民宿经济。整合资源后,合作社以每年6元/㎡的价格进行流转,委托旅游公司投资建设民宿及经营管理,每年盈利的10%返还合作社为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集体、农户双增收。

南码头村在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上,走出了破解农村建设“无地、无序、无钱”三无难题的试点范例,形成了“南码头模式”。目前,该村已拆除25户15亩闲置住宅,打造“居客之家”民宿14幢,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30万元,入股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

在农业农村领域,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唤醒“沉睡资产”,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2021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云龙回到家乡——磨山镇东疃后村,创办了墨轩服饰有限公司,主营服饰包装、缝合等业务。相对简单的工作内容给周边村里的老乡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上岗。能够吸引“归雁”人才回乡创业,正是东疃后村在宅基地改革过程中积极求变的结果。东疃后村通过盘活闲置的原卫生院办公楼,形成了5亩连片闲置地。镇、村两级通过多方对接,最终招引兰陵县墨轩服饰有限公司落地东疃后村。企业建成以来,带动周边群众300余人就业,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元,村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

“以前的时候要跑到镇里去上班,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很不方便。自从村里的老卫生院改成了服装厂,大伙不出村就能上班,一年能多挣好几万,种地也不耽误,老人孩子有点事也都能顾得上,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东疃后村村民冯尊国说。

东疃后村的改变,折射的正是磨山镇的共富路。磨山镇通过存量盘活、宅基地有偿退出等多种途径,整合现有闲置空间,聚焦青年社区建设和小微企业发展,以“四雁工程”为发展契机,积极招引项目,打造出了“党建+宅改+就业”的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综合利用闲置宅基地40余宗、30余亩,带动就业400余人,探索出了一条“资源集聚、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的宅改之路。

宅改以来,兰陵县持续推进闲置宅基地综合利用工作,目前已有17个乡镇(街道)开展了闲置宅基地综合利用,共计盘活闲置宅基地1500余亩,建设扶贫车间21处,发展旅游民宿25处、小微企业102家。下一步,兰陵县将在巩固拓展好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依法依规管理,进一步释放农村宅基地集成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活力,奋力打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兰陵样板”。(徐铖 刘一昊)

推荐内容